人物生平
早期經歷
參見: 胯下之辱
韓信為平民,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。未被推選為官吏,又無經商謀生之道,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,許多人都討厭他。 韓信的母親死後,窮得無錢來辦喪事,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,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。
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,韓信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閒飯,接連數月,亭長的妻子嫌惡他,一早把飯煮好,在床上就吃掉了。開飯的時候,韓信去了,卻不給他準備飯食。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。一怒之下,最終離去不再回來。
韓信在城下釣魚,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,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,就拿出飯給韓信吃。幾十天都如此,直到漂洗完畢。韓信很高興,對那位大娘說:“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。”大娘生氣地說:“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,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,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?”
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:“你雖然長的高大,喜歡佩帶刀劍,其實是個膽小鬼。”又當眾侮辱他說:“你要不怕死,就拿劍刺我;如果怕死,就從我胯下爬過去。”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,低下身去,趴在地上,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。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,認為他膽小。
陳勝、吳廣起義後,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,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,留在部隊,默默無聞。 項梁敗死後,又歸屬項羽,項羽讓他做郎中。 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,項羽不予採納。 劉邦入蜀後,韓信離楚歸漢,做管理倉庫的小官,依然不被人所知。 後來韓信坐法當斬,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,就要輪到韓信了,韓信舉目仰視,看到了滕公夏侯嬰,說:“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?為什麼殺掉壯士?” 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,看他相貌威武,就放了他,同他交談,很欣賞他,於是進言劉邦。劉邦只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,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。
結緣蕭何
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,蕭何也十分賞識他。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(實為排擠到漢中),從長安到達南鄭,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。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,也逃走了。蕭何聽說韓信逃走,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。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“丞相蕭何逃跑了。”劉邦大怒,如失左右手。
隔了一兩天,蕭何回來見劉邦,劉邦又是生氣又是喜歡,罵道:“你逃跑,是為什麼?” 蕭何答道:“我不敢逃跑,我是追逃跑的人。“ 劉邦問道:”你去追回來的是誰?” 蕭何說:“韓信啊。” 劉邦又罵道:“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,你都沒有追;倒去追韓信,這是撒謊。” 蕭何說:“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,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,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。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,當然用不上他;假如要想爭奪天下,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。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。” 劉邦說:“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,哪裡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呢?” 蕭何說:“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,能夠重用韓信,他就會留下來;假如不能重用他,那么,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。” 劉邦說:“我看你的面子,派他做個將軍吧。” 蕭何說:“即使讓他做將軍,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。” 劉邦說:“那么,讓他做大將。”蕭何說:“太好了。” 當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。蕭何說:“大王一向傲慢無禮,如果任命一位大將,就像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,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。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,就該揀個好日子,自己事先齋戒,搭起一座高壇,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,那才行啊!” 劉邦答應了。那些軍官們聽說了,個個暗自高興,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,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,才知道是韓信,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。
初露鋒芒
韓信拜將後,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。 韓信問:“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?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,論兵力的英勇、強悍、精良,同項羽比誰高誰下? ”劉邦沉默良久,認為不如項羽。韓信再拜,贊同地說:“不僅大王,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。可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,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。項王一聲怒喝,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,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,這隻算匹夫之勇。項王待人恭敬慈愛,語言溫和,人有疾病,同情落淚,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。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,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,這是婦人之仁。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,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,又違背義帝的約定,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,諸侯對此忿忿不平。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,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。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,無不遭蹂躪殘害,所以天下人怨恨他,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。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,實質上已失去民心,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!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,任用天下武勇之人,何愁敵人不被誅滅!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,何愁他們不臣服!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,何愁敵人不被打散!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、董翳、司馬欣本為秦將,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,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,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,至新安,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,唯獨章邯、董翳、司馬欣得脫,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。正在這時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,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。您入武關時,秋毫不犯,廢除秦苛酷刑法,與秦民約法三章,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 。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,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,關中的百姓都知曉。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,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。如今大王起兵向東,攻三秦的屬地,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。
劉邦聽後大喜,自以為得信晚。對韓信言聽計從,部署諸將準備出擊。韓信的這番議論,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。
漢元年(前206年)十一月,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(山東大部)田榮之機,決計出南鄭(漢都,今陝西漢中市東)襲占關中(指函谷關以西地區),東向與項羽爭天下,楚漢戰爭爆發。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,以曹參、樊噲為先鋒,利用秦嶺棧道(又名“閣道”、“復道”、“棧閣”。古代在今川、陝、甘、滇諸省境內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,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)已被漢軍燒毀,三秦王鬆懈麻痹之機,採取明修棧道、暗渡陳倉之計,派樊噲、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,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,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,翻越秦嶺,襲擊陳倉(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)。章邯從廢丘(雍都,陝西興平東南)倉促率軍馳援陳倉,被漢軍擊敗,逃至廢丘、好峙(陝西乾縣東),漢軍分路追擊,在壤東(陝西武功東南)、好峙兩地再敗雍軍,俘虜章平,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。爾後,連續作戰,分兵略地,迅速占領關中大部,平定三秦之地,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。
漢二年(前205年),劉邦率漢軍出關,收服魏王豹、河南王申陽、韓王鄭昌,殷王司馬昂降漢。 聯合齊王田榮、趙王歇共同擊楚。 四月至彭城, 漢軍大敗而還。 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劉邦在滎陽會師,阻擊楚追兵,大敗楚軍於京、索之間,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。
兵敗彭城
參見:睢水之戰
劉邦兵敗彭城之時,塞王司馬欣、翟王董翳叛漢降楚,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。 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,就封鎖了河關,切斷漢軍退路,叛漢與楚約和。 劉邦派酈食其說服魏豹不成,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。 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,封鎖河關(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)。韓信故意多設疑兵,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,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、木桶代船渡河,襲擊魏都安邑。 魏王豹大驚,引兵迎擊韓信,韓信大勝,虜魏豹,平定了魏國,改魏為河東郡。
劉邦採納韓信“北舉燕、趙,東擊齊,南絕楚之糧道,西與大王會於滎陽”,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,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,給韓信增兵3萬,命其率軍東進,開闢北方戰場。劉邦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,北擊代王陳餘,活捉代相夏說、破代。 即以俘獲之精兵,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,支援正面戰場作戰。
韓信、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。 趙王與成安君陳餘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。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:“韓信渡西河、擄魏王、擒夏說、血洗閼與。現又有張耳加盟,乘勝欲下趙國,軍隊銳不可當。可是我聽說:‘千里運糧,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;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,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!這井陘口,車不可並行,騎兵不可列隊,行軍數百里,其糧草必落在後面,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,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;您深挖護營壕溝,加高兵營圍牆而待。漢軍前不得戰,退不得回,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,荒野無食可掠,不出十日,韓信,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。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,否則定被他倆擒獲。”
成安君陳餘是一個書生,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,所以表示反對說:“兵法上講,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,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。韓信雖號稱數萬人,其實不過數千人,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,士兵早已疲憊之極,我們卻避而不擊,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,我們將如何對付?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,會輕易地攻打我們。”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。
東進滅趙
參見:井陘之戰
韓信派人暗中探聽,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,非常高興。 大膽引兵前來,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,半夜選二千輕騎兵,人持一面紅旗,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,窺視趙軍,並且告誡將士:趙軍見我軍出擊,一定傾巢而出,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,拔掉趙國旗幟,插上漢軍紅旗。 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:“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。”將士們誰都不相信,只好假意稱是。 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,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的地勢,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,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,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。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,背靠河水擺開陣勢,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,都大笑不已。 天剛亮,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,擊鼓進軍井陘口。趙軍果出營迎擊,大戰良久,韓信、張耳棄鼓旗,佯裝打敗,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。趙軍見狀,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、張耳,爭奪漢丟下的旗鼓。 韓信、張耳退人河邊陣地,水上軍迎戰趙軍,各個拚死作戰,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。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,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,爭奪戰利品的時候,立即沖入趙軍營壘,拔掉趙軍旗幟,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。趙軍久戰不勝,想退回營壘,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,大驚失色,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,於是陣勢大亂,四散奔走逃告。 趙將雖斬數人,竭力阻止,卻不見成效。這時漢軍兩面夾擊,大破趙軍,在泜水(河北省魏河)斬殺成安君陳余,活捉了趙王歇。
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,有能擒者賞千金。不久,擒獲李左車,韓信親自上前鬆綁,請李左車面東而坐,自己執弟子之禮。
韓信大獲全勝,諸將前來祝賀,問到:“兵法上說,布陣應是‘右背山陵,左對水澤’,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,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,當時我們不服,然而取勝了,這是什麼戰術?” 韓信說:“這也在兵法上,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。兵法上不是說‘陷之死地而後生,置之亡地而後存’嗎?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,這就是所說的‘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’,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,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;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,就都跑了,怎么還能用他們取勝呢?” 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,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。
然後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(燕王臧荼,都薊,今北京)、伐齊之事。 李左車辭謝說:“我聽說,敗軍之將不可言勇,亡國之臣不敢語政。俘虜,哪裡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?” 韓信說:“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,虞國滅亡,在秦國而秦國稱霸,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,在秦國時聰敏,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,是否採納他的意見。假使成安君陳余聽了你的計策,那我韓信如今已成了階下囚了。我是誠心向你求教,請你不要推辭。 李左車說:“我聽說: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。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,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。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,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。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,可一招失算,軍敗鄗下,身死泜水。如今將軍渡過西河俘虜魏王,擒夏說於閼與,一舉攻下井陘口,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,誅殺成安君,名聞海內,威震天下。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,停止工作,吃好的,穿好的,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訊息,這些是的長處。然而將士疲憊,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。如今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,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,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,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,實情暴露,而弱燕不肯降服,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。燕、齊相持不下,那么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。這是將軍的短處。我認為‘北攻燕、東伐齊’的計策是失策。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。將軍不如按兵不動,休整士卒,安定趙地,撫恤遺孤,日日牛酒犒賞將士,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。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,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,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。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,齊必從風而服,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。像這樣,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。用兵之道,本來就有先聲奪人,再動實際的策略。”
韓信聽從李左車的計策,派使者去燕,燕聽到訊息立即投降。 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,鎮撫趙國,劉邦同意,就封張耳為趙王。
此時,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,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,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,並發兵支援劉邦。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,劉邦逃跑到宛、葉間,收服英布同入成皋,楚又急忙圍攻成皋。 漢三年(前204年)六月,劉邦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,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,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。張耳、韓信還沒起床,劉邦徑直進其臥室,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,召集諸侯,調動了諸侯的位置。 等張耳、韓信起床後才得知劉邦來過,不禁大驚失色。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,命令張耳備守趙地,任命韓信為相國。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。
妙計滅齊
韓信引兵東進擊齊,未到平原渡口,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。 韓信想停止,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:“將軍奉詔攻打齊國,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,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?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,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,將軍統帥幾萬人馬,一年多時間才攻占趙五十多個城邑,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?” 韓信聽從蒯通說法,率兵渡河擊齊。 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,對漢軍的戒備鬆懈,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,一直打到臨淄。 齊王田廣驚恐,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,便把他煮死了。齊王逃到高密後,派人向楚求救。 當韓信襲破臨淄時,項羽聞訊遣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,號稱二十萬眾。 有人前來向龍且獻計:漢軍遠征作戰,所向披靡,而齊,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,不如深溝高壘,以守為攻。招撫已淪陷城邑,使知齊王存,楚來救,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,會不戰自敗。 龍且輕視韓信,又急求戰功,不用此計,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(山東境內的濰河)擺開陣勢。 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,盛滿沙土,壅塞濰河上流。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,龍且出兵迎擊,韓信佯裝敗退,龍且以為韓信怯弱,率軍渡江進擊。 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,河水奔流而至,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。韓信揮軍猛烈截殺,殺死龍且。東岸齊、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,四處逃散。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,楚兵皆被俘虜。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。漢四年(前203年)齊地全部平定。
平定四國
韓信一連滅魏、徇趙、脅燕、定齊,齊國平定之後,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:“齊國狡詐多變,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,南邊又與楚國相鄰,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,局勢將不會安定。我希望做代理齊王,這樣對形勢有利。” 當時,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,情勢危急,看了韓信上書內容,劉邦十分惱怒,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。 張良、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,湊近他的耳朵說:“漢軍處境不利,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?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,好好善待他,使他自守一方,否則可能發生變亂。” 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,改口罵道:“大丈夫平定了諸侯,就做真王罷了,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?”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,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。
齊國失利,龍且戰死,使項羽非常恐慌。派盱台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,三分天下稱王齊地。 韓信謝絕說:“我奉事項王多年,官不過是個郎中,位不過執戟之士。我的話沒人聽,我的計謀沒人用,所以才離楚歸漢。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,讓我率數萬之眾,脫衣給我穿,分飲食給我吃,而且對我言聽計從,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。漢王如此親近、信任我,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。我至死不叛漢,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。”
武涉遊說失敗後,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,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,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,卻有震主之功,名高天下,所以很危險。終於說動韓信,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,又自以為功勞大,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,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。
擊敗項羽
參見:四面楚歌、垓下之戰
漢五年(前202年),劉邦趁項羽無備,楚軍飢疲,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。 約韓信從齊地(山東),彭越從梁地(河南東北部)南下合圍楚軍。五年十月(漢初承秦制,十月為歲首),韓信、彭越未能如期南下。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(=淮陽西北),楚軍反擊,劉邦大敗而歸。
為調動韓信、彭越,劉邦聽從張良之謀,劃陳(淮陽)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;封彭越為梁王,劃睢陽以北至谷城(山東東阿南),為其封地。 由韓信指揮此戰。韓、彭遂率兵攻楚;韓信從齊地南下,占領楚都彭城(江蘇徐州市)和今蘇北、皖北、豫東等廣大地區,兵鋒直指楚軍側背,彭越亦從梁地西進。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(安徽亳縣城父集)北上;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、漢軍形成從南、北、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,項羽被迫向垓下(安徽靈璧南)退兵。
十二月,劉邦、韓信、劉賈、彭越、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。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,將軍孔熙為左翼、陳賀為右翼,劉邦率部跟進,將軍周勃斷後。 韓信揮軍進攻失利,引兵後退,命左、右翼軍繼續攻擊。楚軍迎戰不利,韓信再揮軍反擊。 楚軍大敗,退入壁壘堅守,被漢軍重重包圍。楚軍屢戰不勝,兵疲食盡。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,歌云:“人心都向楚,天下已屬劉;韓信屯垓下,要斬霸王頭”致 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,軍心瓦解,韓信乘勢進攻,楚軍大敗,十萬軍隊被全殲,項羽逃至東城自刎而死。 劉邦於是還至定陶,馳入韓信軍中,收奪了他的兵權,後改封韓信為楚王,都下邳(江蘇邳縣東)。
回饋漂母
韓信到楚國後,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,賞賜她千金。 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,只賞他一百錢,並說:“你是個小人,做好事有始無終。” 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,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,封他為中尉,並且告訴諸將說:“這是位壯士,當他侮辱我時,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?殺了他也不會揚名,所以就忍了下來,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。”
項羽兵敗後,他的逃亡將領鍾離眛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,就投奔了韓信。劉邦記恨鍾離眛,聽說他在楚國,就下令楚王逮捕他。那時韓信初到楚國,到各縣鄉邑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。 漢六年(前201年)有人告韓信謀反。 劉邦用陳平的計策,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,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,說:“我要遊覽雲夢澤。”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,韓信卻不知道。 劉邦將到楚國時,韓信打算起兵謀反,但又認為自己無罪;想去謁見劉邦,又怕被擒。這時有人向韓信建議:“殺 了鍾離眛去謁見漢高祖,高祖必定高興,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。” 於是韓信把此事與鍾離眛商議,鍾離眛說:“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,是因為我在你這裡,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,我今天死,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。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。”結果鍾離眛自殺而亡。 韓信持鍾離眛首級去陳謁見劉邦。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,放在隨從皇帝後面的副車上。韓信說:“果若人言,‘狡兔死,良狗烹;高鳥盡,良弓藏;敵國破,謀臣亡。’天下已定,我固當烹!” 劉邦說:“有人告你謀反。”就給韓信戴上械具。回到洛陽,赦免了韓信的罪過,改封他為淮陰侯。
功成被貶
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,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,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。 韓信由此日益怨恨,在家中悶悶不樂。對於和絳侯周勃、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。 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,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,並說:“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,真是臣下的光耀。”韓信出門後,笑道:“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!”
劉邦曾經悠閒地和韓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,認為各有長短。皇上問韓信:“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?” 韓信說:“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。” 劉邦說:“你怎么樣?” 回答說:“我是越多越好。” 皇上笑著說:“您越多越好,為什麼還被我轄制?” 韓信說:“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,這就是我被陛下轄制的原因。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,不是人力能做到的。”
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,向淮陰侯辭行。韓信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裡漫步,仰望蒼天嘆息說:“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?有些心裡話想跟您談談。” 陳豨說:“一切聽任將軍吩咐!” 淮陰侯說:“您管轄的地區,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;而您,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。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,陛下一定不會相信;再次告發,陛下就懷疑了;三次告發,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。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,天下就可以取得了。” 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。深信不疑,說:“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!”
悲慘結局
漢十年(前197年),陳豨果然反叛。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,韓信託病沒有隨從。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:“只管起兵,我在這裡協助您。”韓信就和家臣商量,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,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。 部署完畢,等待著陳豨的訊息。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,韓信把他囚禁起來,打算殺掉他。他的弟弟上書告變,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。 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,又怕他不肯就範,就和蕭何謀劃,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,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,列侯群臣都來祝賀。 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,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。 韓信臨斬時說:“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,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,難道不是天意嗎?”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。
劉邦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,見韓信已死,又高興又憐憫他,問:“韓信臨死時說過什麼話?” 呂后說:“韓信說悔恨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。” 劉邦說:“那人是齊國的說客。” 就詔令齊國捕捉蒯通。蒯通被帶到,劉邦說:“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?” 蒯通回答說:“是。我的確教過他,那小子不採納我的計策,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。假如那小子採納我 的計策,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?” 劉邦生氣地說:“煮了他。”蒯通說:“哎呀,煮死我,冤枉啊!”劉邦說:“你唆使韓信造反,有什麼冤枉?”蒯通說:“秦朝法度敗壞,政權瓦解的時候,山東六國大亂,各路諸侯紛紛起事,一時天下英雄豪傑象烏鴉一樣聚集。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,天下英傑都來搶奪它,於是才智高超,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。跖的狗對著堯狂叫,堯並不是不仁德,只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。正當這時,我只知道有個韓信,並不知道有陛下。況且天下磨快武器、手執利刃想乾陛下所幹的事業的人太多了,只是力不從心罷了。您怎么能夠把他們都煮死呢?” 劉邦說:“放掉他。”就赦免了蒯通的罪過。
軍事成就
韓信熟諳兵法,自言用兵“多多益善”,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: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、臨晉設疑、夏陽偷渡、木罌渡軍、背水為營、拔幟易幟、傳檄而定、沈沙決水、半渡而擊、四面楚歌、十面埋伏等。其用兵之道,為歷代兵家所推崇。作為軍事家,韓信是繼孫武、白起之後,最為卓越的將領,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,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,其指揮的井陘之戰、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;作為戰略家,他在拜將時的言論,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;
《鹹豐·清河縣誌》第十三卷“藝文”中記載:“韓信三篇”其小注云:“漢成帝令任宏論次兵書,為四種,其權謀中有韓信三篇。前後漢書藝文志皆載之。且雲漢興,張良、韓信序次兵法,凡百八十一家,刪取要用,定著三十五家。諸呂用事而盜取之。蓋淮陰人著書之最古者。”由此得知,韓信曾有三篇軍事著作,這是淮陰人著書立說的最早記載。
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,共得一百八十二家,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,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。同時還收集、補訂了軍中律法。著有兵法三篇,已佚。
歷史評價
兩漢三國
劉邦:夫運籌策帷帳之中,決勝於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鎮國家,撫百姓,給饋饢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。連百萬之軍,戰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此三者,皆人傑也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
蕭何:諸將易得耳。至如信者,國士無雙。王必欲長王漢中,無所事信;必欲爭天下,非信無所與計事者。顧王策安所決耳。
英布:上老矣,厭兵,必不能來。使諸將,諸將獨患淮陰、彭越,今皆已死,餘不足畏也。
司馬遷:①吾如淮陰,淮陰人為余言,韓信雖為布衣時,其志與眾異。其母死,貧無以葬,然乃行營高敞地,令其旁可置萬家。余視其母冢,良然。假令韓信學道謙讓,不伐己功,不矜其能,則庶幾哉,於漢家勛可以比周、召、太公之徒,後世血食矣。不務出此,而天下已集,乃謀畔逆,夷滅宗族,不亦宜乎! ②楚人迫我京索,而信拔魏趙,定燕齊,使漢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滅項籍。
馮衍:昔者韓信將兵,無敵天下,功不世出,略不再見,威執項羽,名出高帝,不知天時,就烹於漢。
曹操:蕭何、曹參,縣吏也,韓信、陳平負污辱之名,有見笑之恥,卒能成就王業,聲著千載。
劉邵:膽力絕眾,才略過人,是謂驍雄,白起、韓信是也。
何晏:此兩將者,殆蚩尤之敵對,開闢所希有也,何者勝,或曰:白起功多,前史以為出奇無窮,欲窺滄海,白起為勝,若夫韓信,斷幡以覆軍,拔旗以流血,其以取勝,非復人力也,亦可謂奇之又奇者哉,白起破趙軍,詐奔而斷其糧道,取勝之術,皆此類也,所謂可奇於不奇之間矣,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。
姜維:“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,以見疑於既平,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,卒伏劍而妄死,彼豈暗主愚臣哉?利害使之然也。"
晉唐宋
陸機:灼灼淮陰,靈武冠世。策出無方,思入神契。奮臂雲興,騰跡虎噬。凌險必夷,摧剛則脆。肇謀漢濱,還定渭表。京索既扼,引師北討。濟河夷魏,登山滅趙。威亮火烈,勢逾風埽。拾代如遺,偃齊猶草。二州肅清,四邦鹹舉。乃眷北燕,遂表東海。克滅龍且,爰取其旅。劉、項懸命,人謀是與。念功惟德,辭通絕楚。
蔡謨:夫以白起、韓信、項籍之勇,猶發梁焚舟,背水而陣。
王圭:秦王日凶慝,豪傑爭共亡。信亦胡為者,劍歌從項梁。項羽不能用,脫身歸漢王。道契君臣合,時來名位彰。北討燕承命,東驅楚絕糧。斬龍堰濉水,擒豹僭夏陽。功成享天祿,建旗還南昌。千金答漂母,百錢酬下鄉。吉凶成糾纏,倚伏難預詳。弓藏狡兔盡,慷慨念心傷。
張說:光乘積學而善謀,求之古人,吳起、韓信敵也。
司馬貞:君臣一體,自古所難。相國深薦,策拜登壇。沈沙決水,拔幟傳餐。與漢漢重,歸楚楚安。三分不議,偽游可嘆。
杜牧:周有齊太公,秦有王翦,兩漢有韓信、趙充國、耿恭、虞詡、段熲,魏有司馬懿,吳有周瑜,蜀有諸葛武侯,晉有羊祜、杜公元凱,梁有韋睿,元魏有崔浩,周有韋孝寬,隋有楊素,國朝有李靖、李績、裴行儉、郭元振。如此人者,當此一時,其所出計畫,皆考古校今,奇秘長遠,策先定於內,功後成於外。
呂蒙正:張良原是布衣,蕭何曾為縣吏;韓信未遇之時,無一日之餐,及至遇行,腰懸三齊玉印,一旦時衰,死於陰人之手。
司馬光:世或以韓信為首建大策,與高祖起漢中,定三秦,遂分兵以北,禽魏,取代,仆趙,脅燕,東擊齊而有之,南滅楚垓下,漢之所以得天下者,大抵皆信之功也。觀其距蒯徹之說,迎高祖於陳,豈有反心哉!良由失職怏怏,遂陷悖逆。夫以盧綰里閈舊恩,猶南面王燕,信乃以列侯奉朝請,豈非高祖亦有負於信哉!臣以為高祖用詐謀禽信於陳,言負則有之;雖然,信亦有以取之也。始,漢與楚相距滎陽,信滅齊,不還報而自王;其後漢追楚至固陵,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。當是之時,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,顧力不能耳。及天下已定,則信復何恃哉!夫乘時以徼利者,市井之志也;酬功而報德者,士君子之心也。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,而以君子之心望於人,不亦難哉!
蘇軾:抱王霸之大略,蓄英雄之壯圖,志吞六合,氣蓋萬夫。
何去非:言兵無若孫武,用兵無若韓信、曹公。武雖以兵為書,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。韓信不自為書,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。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,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。竊嘗究之,武之十三篇,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。使其皆知所以用之,則天下孰不為韓、曹也?以韓、曹未有繼於後世,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,未必皆能辦於戰也。
《十七史百將傳》:“孫子曰:‘校之以計而索其情。’信料楚漢之長短。又曰:‘遠而示之近。’信陳兵臨晉而渡於夏陽。又曰:‘入深則專,十人不克。’信去國遠斗,其鋒不可當。又曰:‘置之死地而後生。’信使萬人出,背水陳。又曰:‘不戰而屈人之兵。’信暴其所長,燕從風而靡。又曰:‘半渡而擊之,利。’信決濰水而斬龍且是也。”
葉適:遷責韓信不學道謙讓,伐功矜能,至於夷滅;信雖不足以知此,然當受此責矣。何也?當天下發難,與沛公先後起者,各有得鹿之心,固以其力自斃,無怪也。獨蕭何張良與信,沛公之所須左右手,然其君臣之分素定也。若信猶欲自立,則漢誰與共功,是天下終不可得而定矣。信託身於人,而市井之度不改,始則急迫以不得不與,終則僥倖於必不可為,以黥彭所以自處而處周召太公之地,欲不亡得乎?
陳亮: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,故非一人之力,而蕭何、韓信、張良蓋傑然於其間。天下既定,而不免於疑。於是張良以神仙自托;蕭何以謹畏自保;韓信以蓋世之功,進退無以自明。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,而卒不能保其非叛,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。
洪邁:漢高祖用韓信為大將,而三以詐臨之:信既定趙,高祖自成皋度河,晨自稱漢使馳入信壁,信未起,即其臥,奪其印符,麾召諸將易置之;項羽死,則又襲奪其軍;卒之偽游雲夢而縛信。夫以豁達大度開基之主,所行乃如是,信之終於謀逆,蓋有以啟之矣。
陳元靚:淮陰善將,逢時展效。受律登壇,握兵之要。虜魏降燕,平齊下趙。輔漢之功,久而益劭。
元明清
楊維楨:韓信登壇之日,畢陳平生之畫略,論楚之所以失,漢之所以得,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。
唐順之:孔明之初見昭烈論三國,亦不能過。予故曰:淮陰者非特將略也。
王世貞:淮陰之初說高帝也,高密之初說光武也,武鄉之初說昭烈也,若懸券而責之,又若合券焉!噫,可謂才也已矣!
董份:觀信智略如此,真有掀揭天下之心,不但兵謀而已也,所以謂之人傑。
李贄:信與沛公初見,凡說項羽處,字字拿著沛公,沛公卒受其益。
茅坤:①太史公傳淮陰,不詳其兵法所授,此失著處。②予覽觀古兵家流,當以韓信為最,破魏以木罌,破趙以立漢赤幟,破齊以囊沙,彼皆從天而下,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。予放曰:古今來,太史公,文仙也;李白,詩仙也;屈原,詞賦仙也;劉阮,酒仙也;而韓信,兵仙也!然哉!
祩宏:韓信,楚士也。背楚之漢,楚卒以信困,漢以信興。夫前後一信耳,而二國之興廢因之,善用與不善用之故也,六根在人。不善用之則名六賊,善用之則種種神通妙用耳,煩惱即菩提。豈不信哉。
王夫之:能任也,則不能讓,所謂豪傑之士也,韓信、馬援是已。
王鳴盛:①漢得天下,皆韓信之功。②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,且又著書三篇,序次諸家為三十五家,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。寄食受辱時,揣摩已久,其連百萬之眾,戰必勝,攻必取,皆本於平日學問,非以危事嘗試者。信書雖不傳,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,可見其純用權謀,所謂出奇設伏,變詐之兵也。
徐經:史公為淮陰惜,實不僅為淮陰惜。
黃道周:淮陰餓夫,飯於漂母。時不利兮,胯下受辱。事楚無知,事漢誰數。火燒連厥,身幾伏斧。蕭膝雖奇,沛猶未許。既亡追還,方驚嫡語。暗出陳倉,定秦襲楚。井陘拔趙,佯棄旗鼓。襲田囊沙,要求齊主。乾金報恩,百錢差沮。能辨多多,不能自處。未央被誅,前功何補。
王志湉:氣蓋世力拔山,見公束手,歌大風思猛士,為之傷懷。
梁玉繩:信之死冤矣!前賢皆辯其無反狀,大抵出於告變者之誣詞,及呂后與相國文致耳。史公依漢廷獄案敘入傳中而其冤自見。一飯千金,弗忘漂母;解衣推食,寧負高皇?不聽涉、通於擁兵王齊之日,必不妄動於淮陰家居之時;不思結連布、越大國之王,必不輕約邊遠無能之將。“賓客多”與“稱病”之人何涉?“左右辟”則‘挈手"之語誰聞?上謁入賀,謀逆者未必坦率如斯;家臣徒奴,善將者變復布置有幾!是知高祖畏惡其能,非一朝夕。胎禍於躡足附耳,露疑於奪符襲軍。顧禽縛不已,族誅始快。‘從豨軍來,見信死,且喜且憐’,亦諒其無辜受戮為可憫也。
薛福成:中國兵法之有專家,始於戰國之時,厥後漢之韓信、唐之李靖,皆有兵法傳於世,蓋此中窾要,非可鹵莽,宜有心得也。
鄭觀應:①古之為將者,經文緯武,謀勇雙全;能得人,能知人,能愛人,能制人;省天時之機,察地理之要,順人和之情,詳安危之勢。凡古今之得失治亂,陣法之變化周密,兵家之虛實奇正,器械之精粗巧拙,無不洞識。如春秋時之孫武、李牧,漢之韓信、馬援、班超、諸葛亮,唐之李靖、郭子儀、李光弼,宋之宗澤、岳飛,明之戚繼光,俞大猷等諸名將,無不通書史,曉兵法,知地利,精器械,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。②古之所謂將才者,曰儒將、曰大將、曰才將、曰戰將。韓信、馮異、王猛、賀若弼、李靖、郭子儀、曹彬、徐達籌,大將也。
有關成語
戰無不勝,劉邦建立漢朝後對韓信的評價,指的是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。形容力量十分強大,百戰百勝。
國士無雙,蕭何在向劉邦推薦韓信是說他是國士無雙。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。
一飯千金,韓信落魄時曾對施捨給他的老婦說以後定當後報,韓信衣錦還鄉時並賞賜她千金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。
多多益善,劉邦和韓信有一次對話,劉邦問韓信“你能帶多少兵”韓信回答說“多多益善”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。 又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之意。
十面埋伏,韓信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項羽。指周圍布置了重重埋伏。
背水一戰,在韓信攻打趙國的時候,他採取背水一戰的計謀,贏得了戰爭勝利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。
拔旗易幟,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,拔掉別人的旗子,換上自己的旗子。比喻取而代之。
置之死地而後生,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,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、只有戰死的境地,士兵就會奮勇前進,殺敵取勝。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,就能下決心,取得成功。
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,韓信為了東進中原,採取麻痹敵人的辦法,讓士兵去修理棧道,而卻領大軍從陳倉出來,占領了關中。在軍事上的含義是:從正面迷惑敵人,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,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。這是聲東擊西、出奇制勝的謀略。
兵仙神帥,比喻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。
胯下之辱,韓信落魄時,一個同鄉人欺負他,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鑽過去,韓信果真從那個人褲襠下鑽過去。指極大的侮辱。
解衣推食,韓信說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,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,形容對人熱情關懷。
居常鞅鞅,劉邦建立漢朝後,奪去了韓信的兵權,而韓信從此稱病不朝,悶悶不樂。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鬱鬱不樂。
功高震主,指的是韓信功勞太大,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。
金石之交,武涉曾經勸說韓信自立,說道:你和漢王劉邦的關係這么好,但是最終還是被他所擒的。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堅不可摧的交誼。
獨當一面,張良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,張良對韓信的評價。指的是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。
略不世出,指的韓信的功勞很大,天底下沒有人可以與他比的,後用於誇獎人等。
不賞之功,說的是韓信在戰爭中功勞,後形容功勞極大。
匹夫之勇,指不用智謀,單憑個人勇氣行事的行為。
婦人之仁,韓信在和劉邦的一次說話中,評價項羽,說項羽是婦人之仁,指的是婦女的軟心腸。舊指處事姑息優柔,不識大體。
推陳出新,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,劉邦讓他管理糧倉,韓信提出了"推陳出新"的管理理念,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,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,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,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濕的環境下腐敗變質。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。指的是去掉舊事物的糟粕,取其精華,並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
勛冠三傑,三傑指的是蕭何、張良和韓信。意思是說,三傑之中,韓信的功勞最大。
伐功矜能,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,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。形容居高自大,恃才傲物。
偽游雲夢,指劉邦偽游雲夢,詐捕韓信事。
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,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,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:韓信當年說的一句話,指的是坐人家車子的,要與人家共患難;穿人家衣服的,要替人家的事擔憂;靠人家養活的,要為人家的事拚命。
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;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:李左車在和韓信談話中,李左車提出的這個觀點。指的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,總會有一次失誤;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,總會有一次收穫。
人心難測,韓信北上滅趙的時候,說張耳與陳余兩人為刎頸之交,後兩人翻臉。人的內心難以探測,喻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,多用於貶義。亦做“人心莫測”。
鍾室之禍,楚漢相爭,韓信屢建奇功。劉邦稱帝後,封信為淮陰侯。因遭呂后忌,被斬於長樂宮懸鐘之室。
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,成事由於蕭何,敗事也由於蕭何。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。
生死一知己,存亡兩婦人,參見:生死一知己,存亡兩婦人
問路斬樵,楚漢相爭的時候,韓信協助漢王劉邦同楚兵作戰。韓信為出奇謀襲楚,繞道而行。然而道路方向未明,遂下馬問樵夫路向,韓信聽後,把樵夫斬殺,部將問為什麼,韓信稱恐樵夫泄露他們的行蹤。
1.戰無不勝,劉邦建立漢朝後對韓信的評價,指的是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。形容力量十分強大,百戰百勝。
2.國士無雙,蕭何在向劉邦推薦韓信是說他是國士無雙。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。
3.一飯千金,韓信落魄時曾對施捨給他的老婦說以後定當後報,韓信衣錦還鄉時並賞賜她千金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。
4.多多益善,劉邦和韓信有一次對話,劉邦問韓信“你能帶多少兵”韓信回答說“多多益善”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。 又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之意。
5.十面埋伏,韓信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項羽。指周圍布置了重重埋伏。
6.背水一戰,在韓信攻打趙國的時候,他採取背水一戰的計謀,贏得了戰爭勝利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。
7.拔旗易幟,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,拔掉別人的旗子,換上自己的旗子。比喻取而代之。
8.置之死地而後生,韓信北上滅趙的一個計謀,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、只有戰死的境地,士兵就會奮勇前進,殺敵取勝。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,就能下決心,取得成功。
9.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,韓信為了東進中原,採取麻痹敵人的辦法,讓士兵去修理棧道,而卻領大軍從陳倉出來,占領了關中。在軍事上的含義是:從正面迷惑敵人,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,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。這是聲東擊西、出奇制勝的謀略。
10.兵仙神帥,比喻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。
11.胯下之辱,韓信落魄時,一個同鄉人欺負他,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鑽過去,韓信果真從那個人褲襠下鑽過去。指極大的侮辱。
12.解衣推食,韓信說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,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,形容對人熱情關懷。
13.居常鞅鞅,劉邦建立漢朝後,奪去了韓信的兵權,而韓信從此稱病不朝,悶悶不樂。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鬱鬱不樂。
14.功高震主,指的是韓信功勞太大,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。
15.金石之交,武涉曾經勸說韓信自立,說道:你和漢王劉邦的關係這么好,但是最終還是被他所擒的。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堅不可摧的交誼。
16.獨當一面,張良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,張良對韓信的評價。指的是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。
17.略不世出,指的韓信的功勞很大,天底下沒有人可以與他比的,後用於誇獎人等。
18.不賞之功,說的是韓信在戰爭中功勞,後形容功勞極大。
19.匹夫之勇,指不用智謀,單憑個人勇氣行事的行為。
20.婦人之仁,韓信在和劉邦的一次說話中,評價項羽,說項羽是婦人之仁,指的是婦女的軟心腸。舊指處事姑息優柔,不識大體。
21.推陳出新,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,劉邦讓他管理糧倉,韓信提出了"推陳出新"的管理理念,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,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,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,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濕的環境下腐敗變質。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。指的是去掉舊事物的糟粕,取其精華,並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
22.勛冠三傑,三傑指的是蕭何、張良和韓信。意思是說,三傑之中,韓信的功勞最大。
23.伐功矜能,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,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。形容居高自大,恃才傲物。
24.偽游雲夢,指劉邦偽游雲夢,詐捕韓信事。
25.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,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,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:韓信當年說的一句話,指的是坐人家車子的,要與人家共患難;穿人家衣服的,要替人家的事擔憂;靠人家養活的,要為人家的事拚命。
26.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;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:李左車在和韓信談話中,李左車提出的這個觀點。指的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,總會有一次失誤;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,總會有一次收穫。
27.人心難測,韓信北上滅趙的時候,說張耳與陳余兩人為刎頸之交,後兩人翻臉。人的內心難以探測,喻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,多用於貶義。亦做“人心莫測”。
28.鍾室之禍,楚漢相爭,韓信屢建奇功。劉邦稱帝後,封信為淮陰侯。因遭呂后忌,被斬於長樂宮懸鐘之室。
29.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,成事由於蕭何,敗事也由於蕭何。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。
30.生死一知己,存亡兩婦人,參見:生死一知己,存亡兩婦人
31.問路斬樵,楚漢相爭的時候,韓信協助漢王劉邦同楚兵作戰。韓信為出奇謀襲楚,繞道而行。然而道路方向未明,遂下馬問樵夫路向,韓信聽後,把樵夫斬殺,部將問為什麼,韓信稱恐樵夫泄露他們的行蹤。
軼事典故
創造象棋
象棋是中國傳統棋種。它的來歷傳說不一,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始創於西漢的韓信。
劉邦統一西漢王朝後,屢建戰功的大將韓信被呂后誘捕入獄。韓信自知壽命快到頭了,就打算在獄中寫一本兵書傳給後人。不料這事被呂后知道,就下了一道懿旨,說他身為犯官,不能擅著兵書。韓信悲憤難忍,仰天長嘆道:“這個婆娘太狠毒了!不但要本王的命,連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!”當時有個獄卒聽到他這句話後,跪在韓信面前說:“王爺!你就把用兵之法傳給小人吧!”韓信苦笑了一聲說:“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,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下場。如今悔之晚矣,怎么能再連累你遭受殺身之禍呢?”獄卒再三懇求,韓信只是不允。
一天,這個獄卒給韓信送飯時,眼裡的淚花直打轉轉,好像有啥要事對韓信說,又忍住了。韓信一看他的神色,便感到不妙,就問獄卒:“那個婆娘是不是要對我下毒手了?”獄卒忍不住哭出聲來。韓信大笑道:“打完兔子殺獵犬,射盡飛鳥折良弓嘛!從古至今都是這樣,沒啥可怕的。”說罷,叫獄卒坐下,韓信取來一根筷子,在地上畫了個方框,又在框中畫了一條“界河”,河中寫了“楚河”、“漢界”四個字。接著又在河界兩邊各畫了三十六個小格,並說:“本王今年剛好三十六歲,一生助漢滅楚,屢立大功,到頭來卻死在一個女人手裡。你平時對我百般照料,今生今世我再沒機會報答你了,就把生平所學的奇術傳給你吧。”他說著叫獄卒取來紙筆,把紙裁成三十二個小塊,布在方框內界河兩方。一面的十六塊紙片各寫著帥、仕、相、車、馬、兵等字,另一面的十六塊紙片上寫著將、士、象、車、馬、卒等字。
擺好後,韓信邊移動紙片邊告訴獄卒:“這個方框就是千軍萬馬的大戰場,兩面各代表一方的軍力。用兵之道,貴在主帥多謀善變,通盤籌劃、奇正配合,以不變應萬變……”並具體地教獄卒如何跳馬、出兵等。獄卒邊點頭邊稱讚:“奇!王爺真是個奇人啊!”
從那天起,韓信每天都和這個獄卒守著方框(棋盤)研究兵法。不久,韓信被呂后殺死,那個獄卒也逃走了。他躲藏在一個深山裡,搭了間草棚,開荒種地,全家人自耕自食,一有空閒,就專心研究韓信授給他的奇術。因紙片易爛,就換成了扁圓形小木頭坨兒,為好區別又染成紅黑兩色。又據“奇”的諧音,把“奇”叫做“棋”,還寫了一本《棋譜》傳給了他的兒子。後人認為棋雖可布陣,但不是真的兩軍作戰,只是一種象徵,所以稱它為“象棋”。
風箏來歷
風箏的起源與韓信。中國是風箏的故鄉,南方稱“鷂”,北方稱“鳶”。 相傳,風箏的發明人是大軍事家韓信。垓下之戰中,韓信以“十面埋伏”之計將項羽的軍隊團團包圍,為了瓦解楚軍的軍心,韓信派人用牛皮製成風箏,上敷竹笛,夜晚放到高空中,風吹著笛子發出淒涼的聲音,漢軍和著笛聲唱起楚國的民歌來。楚軍聽到了鄉音,都想念起故鄉來,鬥志渙散了。結果,楚霸王一敗塗地,在烏江邊上自殺了,這就是成語“四面楚歌”的故事。唐朝趙昕也在《熄燈鷂文》中說:垓下之戰時,韓信製成風箏,讓張良坐風箏上天,高唱楚歌,楚歌傳到楚營,動搖了項羽軍心。宋朝的《事物紀原》中還記載韓信曾利用風箏測量距離之事。
分油
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帥,輔助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,奠定了漢朝的基業。民間流傳著一些以韓信為主角的有關聰明人的故事,下面就是其中的一個。
據說有一天,韓信騎馬走在路上,看見兩個人正在路邊為分油發愁。這兩個人有一隻容量10斤(1斤=500克)的簍子,裡面裝滿了油;還有一隻空的罐和一隻空的葫蘆,罐可裝7斤油,葫蘆可裝3斤油。要把這10斤油平分,每人5斤。但是誰也沒有帶秤,只能拿手頭的三個容器倒來倒去。
韓信騎在馬上,了解情況以後,說:“葫蘆歸罐罐歸簍,二人分油回家走。”說完了,打馬就走。兩個人按照韓信的辦法倒來倒去,果然把油平均分成兩半,每人5斤,高高興興,各自回家。究竟是怎樣倒來倒去的呢?三種容器各自裝油斤數的變化過程,可從下面的表中看出。
韓信所說的“葫蘆歸罐”,是指把葫蘆里的油往罐里倒;“罐歸簍”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簍里倒。通常分油要把油從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,這時卻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“歸”。往油葫蘆里倒油,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;把葫蘆里的油往罐里“歸”,“歸”到第三次,葫蘆里就出現2斤的油量。再把滿滿一罐油“歸”到簍里,騰出空來,把葫蘆里的2斤油“歸”到空罐里;最後再倒一葫蘆3斤油,“歸”到罐里,就完成分油任務了。
解:先用油葫蘆連裝三次,共裝9斤,將7斤的瓦罐注滿後,油葫蘆里還剩2斤。然後將瓦罐的7斤再全部倒入油桶,這時油桶里是8斤油。再將油葫蘆內的2斤油 全部倒進瓦罐。最後用空葫蘆在油桶里灌滿(3斤),倒進瓦罐。這樣,油桶里剩下的油和瓦罐中裝的油都正好是5斤。雙方各分其一,恰好各人所得完全相等。
點兵
秦朝末年,楚漢相爭。一次,韓信將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。苦戰一場,楚軍不敵,敗退回營,漢軍也死傷四五百人,於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。當行至一山坡,忽有後軍來報,說有楚軍騎兵追來。只見遠方塵土飛揚,殺聲震天。漢軍本來已十分疲憊,這時隊伍大嘩。韓信兵馬到坡頂,見來敵不足五百騎,便急速點兵迎敵。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,結果多出2名;接著命令士兵5人一排,結果多出3名;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,結果又多出2名。韓信馬上向將士們宣布:我軍有1073名勇士,敵人不足五百,我們居高臨下,以眾擊寡,一定能打敗敵人。漢軍本來就信服自己的統帥,這一來更相信韓信是“神仙下凡”、“神機妙算”。於是士氣大振。一時間旌旗搖動,鼓聲喧天,漢軍步步進逼,楚軍亂作一團。交戰不久,楚軍大敗而逃。
首先先求5、9、13、17之最低公倍數9945(註:因為5、9、13、17為兩兩互質的整數,故其最低公倍數為這些數的積),然後再加3,得9948(人)。
簡單扼要總結:
1.算兩兩數之間的能整除數
2.算三個數的能整除數
3.用1中的三個整除數之和減去2中的整除數之差(有時候是倍數)
韓信帶1500名兵士打仗,戰死四五百人,站3人一排,多出2人;站5人一排,多出3人;站7人一排,多出2人。韓信馬上說出人數:1073
墓地
韓信的墓地有三座。一是,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南焉鄉高壁村的高壁嶺山的“山西韓信墓”;二是,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新築鎮新農村的“陝西韓信墓”;三是,淮陰的“江蘇韓信墓”。
史書記載
司馬遷所寫的《史記·卷九十二·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》記載了西漢開國功臣韓信一生的事跡,突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累累戰功。功高於世,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。注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。
後世紀念
詩詞紀念
《韓信廟》·劉禹錫
《卻過淮地吊韓信廟》·李紳
《中呂·賣花聲·客況》·張可久
《猛虎行》·李白
《贈新平少年》·李白
《韓淮陰侯廟》·袁崇煥
《乞食》·陶淵明
1.《韓信廟》·劉禹錫
2.《卻過淮地吊韓信廟》·李紳
3.《中呂·賣花聲·客況》·張可久
4.《猛虎行》·李白
5.《贈新平少年》·李白
6.《韓淮陰侯廟》·袁崇煥
7.《乞食》·陶淵明
紀念館
韓信紀念館位於淮安市。景區占地10萬平方米,是古代建築藝術與歷史文化的有機結合,既再現秦風漢韻,又展示韓信文化遺蹟,讓您感受歷史文化的滄桑,領略一代英雄韓信的蓋世武功。韓信故里廣場,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,取意八卦。廣場大門前的是兩座石闕,它是從烽火台、?望哨演變而來,是漢代將軍威嚴的象徵;大門兩側的石柱,如同兩列勇猛威嚴的士兵,寓意將軍統帥千軍萬馬。故里大門形狀上部呈八字型,寓意大將軍威風八面,韓信故里喜迎八方來客;大門內側形狀象廟宇,寓意韓信用兵變化莫測、神機妙算。大門上“韓信故里”鎏金大字是百歲老人、國民黨元老陳立夫99歲高齡時題寫的。
影視形象
時間 | 影視作品 | 飾演者 |
1985年 | 《楚漢河界》 | 惠天賜 |
1991年 | 《淮陰侯韓信》 | 張豐毅 |
1994年 | 《西楚霸王》 | 葉輝 |
1998年 | 《漢劉邦》 | 李宏偉 |
2004年 | 《楚漢驕雄》 | 黎耀祥 |
2005年 | 《楚漢風雲》 | 吳樾 |
2010年 | 《大風歌》 | 張光北 |
2011年 | 《大將軍韓信》 | 焦恩俊 |
2011年 | 《鴻門宴傳奇》 | 安志傑 |
2011年 | 《楚漢爭雄》 | 姚剛 |
2012年 | 《楚漢傳奇》 | 段奕宏 |
2012年 | 《王的盛宴》 | 張震 |
2015年 | 《秦時明月》 | 姬曉飛 |
2018 | 《天意》 | 歐豪 |